那時的娛樂版份量十足,當<天天>或<東方>的娛樂版只有一兩版時,<蘋果>的娛樂版是一大疊。娛樂版除左有娛樂明星資訊,仲有一整版專講名媛紳士BALL場無聊八卦消息、介紹闊太們的名牌手袋衣物,令我這個成長於北區的「鄉下妹」都識得咩野係 Prada同 Dior ; 副刊的「名采」專欄作家更是粒粒皆星,有林振強、張小嫻、陶傑、蔡瀾、林夕、李碧華及我中學時最喜歡的區樂民。半小時的讀報時光,我花九成時間睇娛樂版和副刊,再用一成時間極速瀏覽港聞及國際新聞。那時是 <蘋果> 最輝煌的年代,也是我記憶中香港最繁華的好時光。
為了應付學校的家課,在學校多訂了<明報>及<南華早報>。當年<蘋果>的名聲不太好,為了維持我好學生的形象,剪報功課不能用<蘋果>。但<明報>及<南早>就真的只是為了交功課,從來不會細閱。每天睇得最開心的依然是 <蘋果>。<蘋果>是我應付讀書考試壓力的精神食糧。
後來老豆再次因為馬經貼士的原因而轉睇 <東方>。但唔緊要,因為<蘋果>已經出左網上版,仲可以免費任睇。畢業後去澳洲working holiday,一年不在香港,上網冇依家咁方便,一有機會上網就會狂煲<蘋果>,追看香港新聞,好讓自己不太脫節,也可以一解鄉愁。
再後來當了打工仔,每天下班坐火車回家的三十多分鐘車程就靠 <蘋果> 來支持。擠在迫滿了上班族、自由行旅客、行李喼及開大speaker用各省市鄉音跟親朋戚友微信的大媽大叔的東鐵車箱中,<蘋果> 可以讓我「隔離」一下自己,令車程不致太難過。而我亦由主力睇娛樂版變成睇港聞。隨住香港社會變得愈來愈荒誕,港聞比娛樂版更具娛樂性。況且,香港已經沒有明星了。
<蘋果>陪伴我由學生妹變成中女。見證<蘋果>就這樣突然完結,令人難過。我要學習習慣沒有<蘋果>的日子。而習慣以前不習慣的,恐怕會成了我等留下來的香港人的生活日常。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