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0日 星期五

就係唔幫襯地產商


早陣子讀過<地產霸權>,不過寫作手法較嚴肅及學術性,不太看得入。龐一鳴這本<就係唔幫襯地產商>就以相對較顯淺的手法敘述了香港的地產商及大財團有多霸道,以及作為一個小市民可以怎樣過一個唔幫襯地產商的生活。




讀完此書,我覺得香港地產商最恐怖的地方是成功潛移默化地改變了香港人的娛樂、消費模式及價值觀,把大多數香港人變成放假只會到商場行街、睇戲、食飯的動物,生活就是工作、供樓和消費,把自己的人工統統進貢給大財團。只要上facebook都總能看到誰到了某餐廳吃飯、誰到某商場的戲院看了某齣電影、誰到了哪商場gathering/拍拖等信息。就連facebook friendsprofile相,也可悲地充斥了無數的商場景合照。



要仿傚龐一鳴過一個沒有地產商的生活,一點也不容易。香港地產商是「屈機」的,擁有絕對優勢,滲透住香港人衣、食、住、行的每一環。小時候我覺得李嘉誠好叻,驚訝為什麼香港那麼多大企業、大集團都是他旗下的。現在我只覺得他很恐怖。明明已經賺到了幾輩子都花不完的錢,為什麼還要賺到盡,榨取小市民? 更可悲的,是香港的社會為什麼可以造就出像李嘉誠般影響力無遠弗邊的大商家? 為什麼我們的社會可以容許一少撮人壟斷香港的經濟,令香港的貧富懸殊擠身世界前列?



書中提到,香港被地產霸權弄得最慘的是東涌、天水圍和將軍澳。這三個地區只有商場,沒有「街」。「逛街」就只是逛商場,幫襯跟其他地區一式一樣的連鎖商店,沒有選擇。窮人區天水圍更慘,街市物價竟跟富貴區灣仔一樣貴。加上政府推波助瀾,派小販管理隊打壓小販,斷阿婆米路,天水圍師奶都要誇區去元朗買餸。其實我住的上水區情況也不遑多樣。為著吸引內地自由行,不少在商場開業十多年的小商店、食肆都得讓路,換來更多的金鋪,更多的化妝品店,更多的連鎖食肆。地產商令我居住的社區變得愈來愈單一化,愈來愈沒有趣味。香港的每一個地區亦只會愈來愈相似,充斥著一式一樣的屏風樓和連鎖店,失去自身的地方特色。



我發覺,可能我唯一不用幫襯地產商及大財團的機會就只是行山時到郊外小士多,吃一碗村民即叫即煮的腸蛋麵。只盼地產商及大財團不要向郊外小士多動手,俾條路人地行,讓小市民繼續可以吃到有誠意的腸蛋麵。畢竟行山可以吃公仔麵也是香港的一種本土特色啊。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

跟Mirror 悲喜與共 - 記Mirror Feel the Passion Concert

入坑三年,終於可以以合理距離現場睇到Mirror 12子的演出。雖然去年有兩次機會見到mirror,分別係迪士尼Fantastic Meet活動的mini concert 同埋喺會展搞嘅12怪盗分享會,但兩次的體驗都頗災難性。迪士尼那次雖然已提早兩小時去擺位,但因係唔夠早,連鏡仔...